2025年6月,深圳嘉汇新城项目因虚标商铺价格为“酒店式公寓”被罚没350万元,暴露商品房定价乱象。本文结合《城市房地产管理法》及地方新规,揭秘价格构成中的法律逻辑。
一、价格构成的五大核心要素
根据《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》第十八条及2025年成都市《预售资金监管办法》,商品房价格由以下部分组成:
土地成本:
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(占房价20%-40%);
拆迁安置补偿费(城中村改造项目可达30%)。
建安成本:
建筑安装工程费(含材料、人工,占比25%-35%);
市政配套费(水电气热接入,约5%-10%)。
税费支出:
增值税及附加(9%-12%);
土地增值税(四级超率累进税率,最高60%)。
开发利润:
行业平均利润率约8%-15%,高端项目可达20%。
其他费用:
营销费用(3%-5%);
财务费用(融资成本,年化6%-10%)。
案例佐证:2025年兰州希悦星晨酒店虚标“划线价”被罚5万元,市场监管部门依据《价格法》第十四条认定其构成价格欺诈。
二、价格欺诈的四大表现形式
虚高原价:如深圳嘉汇新城将二手商铺标价6万-8万元/㎡,实际评估价仅2.5万元/㎡。
虚假优惠:宣称“原价160万,现价40万”,但无成交记录佐证原价真实性。
捆绑销售:强制搭配车位、装修包变相抬价,违反《反不正当竞争法》第十二条。
捂盘惜售:分批申报预售价格,制造供不应求假象,成都2025年规定捂盘超30天需重新备案。
三、购房者价格核查四步法
土地信息溯源:通过“全国土地市场网”查询地块出让金、容积率等规划条件。
成本倒推验证:根据建安成本=建筑面积×单位造价(2025年标准约3500元/㎡),估算合理价格区间。
预售资金监管:核查监管账户资金是否覆盖工程进度,成都规定A级企业可保函置换30%资金。
横向对比分析:选取同地段、同品质项目,利用“房价备案查询系统”对比历史成交价。
结语
商品房价格构成中,土地与税费占比超50%,购房者需通过信息公开与横向对比穿透定价迷雾。面对虚标价格等欺诈行为,可依据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》第五十五条主张三倍赔偿。
免责声明:本网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,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。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立即联系网站管理员,我们会给与以更改或者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
律师咨询电话:138-1029-169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