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常德市城市化进程加速,城中村改造成为提升城市品质的关键环节。2025年,常德市发布《常德市集体土地征收与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办法》(常政发〔2023〕2号)及配套细则,明确城中村拆迁补偿标准与安置规则。本文结合最新政策与实际案例,解析搬迁安置补偿的核心内容。
一、补偿标准:分档计价与结构差异
根据政策,城中村房屋补偿费以“重置价”为基础,结合房屋结构、折旧程度分档计价:
砖混结构:每平方米补偿2800-3300元;
砖木结构:每平方米补偿2400-2900元;
简易结构:每平方米补偿1900-2400元。
案例分析:以武陵区南坪街道白马社区城中村改造项目为例,某户砖混结构房屋(面积120㎡)经评估后,房屋补偿费为120㎡×3100元/㎡=37.2万元。若选择货币补偿,另加搬迁补助费(15元/㎡×120㎡=1800元)及6个月临时安置费(10元/㎡/月×120㎡×6月=7200元),总补偿达38.1万元。
二、安置方式:货币补偿与产权调换双轨并行
货币补偿:按评估价100%支付,并额外给予签约奖励(1万-3万元/户)及提前搬迁奖(5000元/户)。
产权调换:按“征一还一”原则安置,超面积部分按市场价补差。例如,安置房面积130㎡,原房补偿价对应120㎡,超出的10㎡需按9000元/㎡补缴差价9万元。
法律依据: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》第四十七条规定,征收土地应给予公平补偿,保障被征地农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。常德市政策明确,安置房选址需符合城市规划,且配套基础设施完善。
三、特殊群体保障:低收入家庭倾斜政策
对低保户、残疾人等群体,补偿标准上浮20%,并优先提供保障性住房。例如,某残疾户房屋补偿费上浮后达44.64万元,同时免除超面积补差款。
四、争议解决:听证与诉讼双途径
若对补偿方案有异议,被拆迁人可申请听证或提起行政诉讼。常德市规定,半数以上村民提出听证的,政府需重新评估补偿标准。2025年常德经开区某项目因补偿争议,经听证后将临时安置费标准从10元/㎡/月提高至15元/㎡/月。
结语
常德市城中村改造补偿政策通过“分档计价+双轨安置+特殊保障”机制,平衡了公共利益与个人权益。被拆迁人应关注评估报告细节,及时行使听证权,确保补偿合法合规。
      免责声明:本网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,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。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立即联系网站管理员,我们会给与以更改或者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
律师咨询电话:151-0115-1037
   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