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南京城市化进程中,土地征收违法案件频发,如何依法立案并维护权益成为焦点。2025年,南京依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》及相关条例,构建了“程序合规+司法救济”的违法立案体系。本文结合典型案例与最新政策,解析南京土地征收违法立案的法律依据与实务操作,助力被征收人实现权益保障与法治双赢。
典型案例:江宁区东辉道路工程有限公司违法占地案
2014年,江苏东辉道路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批准占用江宁区禄口街道6.53亩集体土地建水泥拌合站。2023年9月,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作出行政处罚:限期拆除违法建筑、恢复土地原状并处罚款4.35万元。该案凸显南京土地征收违法立案的核心原则——必须符合公共利益需要,且经过法定程序。企业自行拆除并复垦后,案件移送纪委监委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,体现“行政处罚+纪律处分”的双重追责机制。
法律界定:土地征收违法立案的法定条件
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》第四十五条,土地征收需满足公共利益需要,如成片开发、公共事业建设等。南京具体实践中,立案需符合以下条件:
程序违法:未履行土地现状调查、社会稳定风险评估、公告公示等法定程序。
实体违法:征收目的不符合公共利益,或补偿标准低于法定最低标准。
证据充分:需提供土地权属证明、征收决定书、补偿协议等文件,证明征收行为违法。
最新法规:2025年南京土地征收违法立案创新政策
预公告制度:征收前发布预公告,明确征收范围、目的、补偿标准等,并开展土地现状调查与社会稳定风险评估。
异议救济:对征收决定不服的,60日内可申请行政复议或6个月内提起行政诉讼;法院重点审查程序合法性与补偿合理性。
数字化监督:利用区块链存证平台固定征收过程证据,提升透明度与可追溯性。
跨部门协作:自然资源部门与纪委监委、公安部门联动,对违法占地行为进行行政处罚与刑事追责。
实务建议:从证据收集到诉讼的全流程策略
证据收集:保存土地权属证明、征收公告、补偿协议、沟通记录等文件,避免口头承诺风险;对违法现场进行拍照录像,固定证据。
异议程序:在征收预公告发布后,及时提出书面异议;对评估结果有异议的,10日内申请复核或专家鉴定。
诉讼策略:选择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途径,重点论证征收程序违法或补偿标准过低;复杂案件可委托专业律师介入,提升胜诉概率。
政策利用:关注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官网,获取最新政策动态与典型案例参考;利用“四级处置程序”多渠道维权。
结语
南京土地征收违法立案强调“程序正义+实质公平”,被征收人需善用法律武器维护权益。建议定期关注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官网,获取最新政策动态,在法治轨道上实现利益平衡与城市发展双赢。未来,随着法治化进程加速,南京将持续完善土地征收制度,推动“征地透明化”与“权益保障”的双重目标实现。
免责声明:本网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,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。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立即联系网站管理员,我们会给与以更改或者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
律师咨询电话:151-0115-103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