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10月,北京市海淀区父母刘某夫妇出资为儿子购买婚房,登记在儿子名下。后因儿子婚变,刘某夫妇主张房屋为“借名购买”要求返还,儿子拒绝。这一案例折射出父母出资购房的产权争议:房屋归属如何认定?父母能否要回?本文结合《民法典》及司法解释,系统梳理法律规则。
产权归属的认定:赠与、借贷与借名购买的区分
赠与性质:若父母出资时明确表示赠与子女,且房屋登记在子女名下,视为完成赠与,父母无权随意撤销。例如,2025年上海市浦东新区法院在某案中认定,父母出资购房登记在子女名下,且无书面协议约定借贷或借名,判决房屋归子女所有。
借贷性质:若父母出资时明确为借款,且有借条、转账备注等证据,可要求子女偿还。例如,父母转账时备注“借款”,并签订借条,法院支持返还出资款。
借名购买:若父母与子女约定房屋实际归父母所有,仅登记在子女名下,需提供书面协议证明。例如,父母与子女签订《借名购房协议》,明确房屋产权归属,法院认可协议效力。
法定撤销权的行使:三种情形与一年期限
根据《民法典》第六百六十三条,父母作为赠与人,在以下情形可撤销赠与并要回房屋:
严重侵害权益:子女虐待、遗弃父母或其近亲属。例如,子女长期不赡养父母,法院支持撤销赠与。
不履行扶养义务:子女对父母有扶养义务而拒绝履行。例如,父母丧失劳动能力,子女拒绝支付赡养费。
不履行合同义务:赠与合同约定子女需履行特定义务(如照顾父母),但未履行。例如,父母出资购房时约定子女需与父母同住,子女违反约定。
行使期限: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提出,逾期丧失权利。
典型案例分析:不同情形下的产权归属
案例1:赠与完成后的撤销
2023年,父母出资为子女购房登记在子女名下,2025年子女虐待父母,父母起诉撤销赠与。法院认定子女行为构成严重侵害权益,判决撤销赠与,房屋返还父母。
案例2:借贷关系的认定
2024年,父母转账100万元给子女购房,备注“借款”并签订借条。2025年子女拒绝还款,父母起诉。法院认定借贷关系成立,判决子女返还100万元及利息。
案例3:借名购买的效力
2023年,父母与子女签订《借名购房协议》,约定房屋实际归父母所有。2025年子女婚变,配偶主张房屋为夫妻共同财产。法院认定协议有效,房屋归父母所有。
维权建议:父母出资购房的三大注意事项
明确出资性质:签订书面协议,约定是赠与、借贷还是借名购买,避免口头约定。
保留证据:保存转账凭证、借条、沟通记录等材料,证明出资性质及约定内容。
及时行使权利:若需撤销赠与,自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起诉,避免超期。
免责声明:本网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,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。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立即联系网站管理员,我们会给与以更改或者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
律师咨询电话:138-1029-1697
下一篇:返回列表


